產業創新由“工程師時代”進入“科學家時代”。以科技創新引領束絲機產業創新,是世界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大趨勢,對于我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而言有著重要現實意義。
近日,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上指出,“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,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”,為中部地區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指明了方向。當今世界,產業創新早已由“工程師時代”進入“科學家時代”。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,既是世界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大趨勢,也是我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內在要求。
產業創新早已進入“科學家時代”
在1912年出版的《經濟發展理論》中,熊彼特將創新首次引入經濟學,并將其定義為“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”,主要包括五種情況,即引進新產品、引用新技術、開辟新市場、控制原材料的新供應來源以及實現企業的新組織。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二者在內涵與外延上存在很大的交叉。如果做個簡單區分,科技創新側重指科學新發現和新知識、新技術、新工藝的創造過程,而產業創新側重指科學新發現和新知識、新技術、新工藝在產業發展中的應用過程。
人類發展史上,早期的技術創新主要靠實踐中的偶然發現和反復試錯來實現。現代社會,科技創新對產業創新的引領作用日益凸顯。一方面,因為有了科學家發現和總結的科學原理做指引,產業創新效率得到極大的提升,可以大幅減少不必要的試錯。比如,物理學中的香農定理,就給無線通信產業領域的技術創新和產品設計規定了“航道”。另一方面,科學家的發現和發明極大推動了產業創新。比如,華為5G技術及相關產品,其源頭就是土耳其Erdal Arikan教授的一篇學術論文。當前,科學家集聚的大學和科研院所已經成為產業創新的源頭。2017年4月,美國知名經濟智庫米爾肯研究所評估了超過200家美國大學的技術轉讓和商業現狀后,特別指出:“大學和研究機構,是培育高科技產業唯一最重要的因素”。
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內在要求
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,由技術革命性突破、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、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。新質生產力與科技創新、產業創新三者之間的關系,可以簡單理解為,科技創新是產業創新的先導,而符合高科技、高效能、高質量特征的產業創新結果就體現為新質生產力。可見,科技創新引領作用發揮越充分,產業創新就可能更高水平、更富效率,新質生產力就更發達、發展就更為繁榮。
當前,我國科技創新對產業創新的引領作用發揮得還不充分,二者之間還存在脫節和“兩張皮”現象,對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發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約。一方面,我國高水平科技創新產出還不夠,引領力偏弱。對于我國產業創新和發展的整體水平,習近平總書記曾做過判斷,認為“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,創造新產業、引領未來發展的科技儲備遠遠不夠,產業還處于全球價值鏈中低端”。其中,“關鍵核心技術”“創造新產業、引領未來發展的科技儲備”指的就是高水平的科技創新產出。
另一方面,我國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率還不高,引領還不暢。根據國家知識產權發布的數據,截至2023年底,我國發明專利有效量為499.1萬件,成為世界上首個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數量突破400萬件的國家。但盡管如此,與發達國家相比,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仍較低,在30%左右,遠低于發達國家的60%-70%。大量科技創新成果沒有及時應用到產業創新中去,也就沒有轉換為現實的新質生產力。
強化科技創新對產業創新的引領作用
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。在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方面下更大功夫,必須更加重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,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,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,推動科技成果加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。
加強重大科技攻關,增強產業創新發展的技術支撐能力。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、買不來、討不來的。針對我國產業發展領域的諸多“卡脖子”技術,尤其是大型復雜裝備技術,須構建科技創新新型舉國體制,開展重大科技攻關。以鐵建重工盾構機研發為例,國家發起和推動的重大科技攻關計劃功不可沒。早在2002年8月,科技部將“直徑6.3米全斷面隧道掘進機研究計劃”列入863計劃,通過國家項目資助的形式提供資金要素,培育了一批人才,儲備了盾構機技術研發的原理性知識,也為后期企業市場驅動的技術商業應用與競爭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,構建上下游緊密合作的創新聯合體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“更加重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”。二者深度融合的具體方式有兩種,其中一種就是產學研用協同創新。2012年,為攻克前沿產品全斷面硬巖隧道掘進機的關鍵技術,鐵建重工上游聯合了供應商與科研院所開展相關技術原理的攻關,下游聯合中鐵十八局等施工單位進行產品的驗證與反饋,鐵建重工則作為集成商負責整體方案的設計與產品的集成總裝,構建一個上下游緊密合作、產學研用閉環的創新聯合體。該創新聯合體用不到3年時間,就成功突破了核心技術,國產首臺敞開式全斷面硬巖隧道掘進機成功下線。
積極引進國內外一流研發機構,推動研發企業(中心)高密度集聚。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另外一種方式,就是大力發展研發企業(中心)。在科技創新到產業創新的全鏈條中,研發企業(中心)的功能與作用十分關鍵。一方面,他們和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完成創新的“從0到1”;另一方面,又與制造企業協作實現創新的“從1到100”。從世界科技創新的格局看,歐美發達國家在創新的“0到1”上具有比較優勢,而中國則在“1到100”上具有顯著優勢。2023年6月,湖南省委提出將長沙打造成為全球研發中心城市,其重要意義就是將歐美發達國家以及國內先進城市在“0到1”上的優勢,與先進制造業發達的長沙乃至湖南在“1到100”上具備的優勢實現對接交匯。
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,為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提供環境與制度支撐。要針對科技創新到產業創新全過程各個環節,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體制機制創新。比如,針對教育、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的脫節問題,就須深化教育、科技、人才綜合改革,統籌推動教育、科技、人才一體化發展。比如,針對當前科研成果專利轉讓費用普遍偏高問題,可以探索構建新型科研成果產權收益制度,降低科研成果專利轉讓門檻。針對當前科研成果轉化成功率普遍偏低問題,可以探索培育壯大科技企業家群體的方式與路徑,有力化解科研成果轉化過程中存在的“找不到”“談不攏”“難落地”等現實問題。此外,還要持續打造市場化、法治化、國際化營商環境,為創新創業提供一流的環境保障。